1683年(清康熙二十二年),汪楫時(shí)任翰林院檢討,任冊(cè)封琉球正使,奉命出使琉球。其所著《使琉球雜錄》記載,“……乙卯針?biāo)母砑焉?,單卯針十更船取釣魚嶼,又用乙卯針?biāo)母↑S尾嶼,又用單卯針五更船取赤嶼,用單卯針五更船取枯米山,又乙卯針六更船取馬齒山直到琉球?!?“……無何,遂至赤嶼,未見黃尾嶼也。薄暮過郊〔或作溝〕……問‘郊’之義何取,曰:中外之界也?!备=ǚ窖?,郊-溝同音。當(dāng)時(shí)的福建船工明白無誤地回答琉球海溝乃中外之界。清代,中國與琉球的分界線在釣魚島南面的海溝已成為航海常識(shí)。